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村落街道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活力迸发的“陇蜀之城 ”

    信息发布者:董国良
    2019-09-15 14:49:39   转载

    陇南发布 

    70年前的陇南,交通闭塞,发展滞后,一群“拓土”人满怀梦想、砥砺前行。新中国成立70年来,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,陇南历届党委和政府立足市情实际,科学规划,内修气质,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市民素质,外增颜值,下足“绣花”功夫,积极推进城乡协调发展,有力提升了城市综合承载能力,城市功能更加完善,城市品位有力提升,城乡面貌显著改善。毋庸置疑,陇南的美,在于这座西北偏僻小城以一种大手笔、大气魄的姿态,由内至外的华丽转身,更在于其人文之美、景观之美、环境之美、城市之美、宜居宜业宜游之美,以她无穷的魅力,书写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新篇章——

    活力迸发的“陇蜀之城”

    ——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系列述评(四)

    秋时节,游走在陇南城乡之间,稻穗金黄,蔬果飘香。一条条新建道路宽敞顺畅,一片片棚户区旧貌换新颜,一幢幢高楼鳞次栉比,地下综合管廊疏通城市血脉,新建机场联通八方,公园绿地花团锦簇……陇南人的生活越来越幸福,一幅美丽陇南新画卷正在徐徐展现。

    面对这一切,任何一个熟悉陇南过去的人都会深切感受到城乡蓬勃发展的气息,并由衷感叹:陇南变了!

    近年来,陇南坚定不移深度落实“433”重点工作,统筹城乡发展规划,全力抓好住房保障、城市建设、村镇建设和全域无垃圾治理,强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,不断提升城市品位,彰显城市特色,一个魅力新陇南正以全新姿态迎接八方来宾。

    ▲武都江南公园夜景

    用心绘制发展蓝图 发挥规划引领作用


    “两当县,擦根火柴转三圈。”这句被人们用来形容过去两当县城之小的顺口溜流传了几十年。

    如今走进两当县城,就好像走进一座“水在城中、城在林中、街在绿中、人在景中”的园林城市,每一处都透着建设者们规划先行的独具匠心。

    ▲两当县城

    规划是城市的蓝图,更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路线图。

    如何统筹全域城乡发展要素,以发挥城镇自身优势为前提,以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抓手,探索具有陇南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和路径,同时突出地域特色,挖掘文化内涵,高标准规划、高水平建设特色鲜明、功能齐全、生产发展、生态宜居的美丽城市,是一代又一代陇南人在坚持探索的课题。

    紧跟“发展”这一时代强音,陇南城市建设没有休止符——

    2004年“撤地设市”,标志着陇南由一个小城市向中等中心城市迈进。

    2008年“5·12”大地震后,陇南紧抓灾后重建机遇,立足实际,科学规划,内修气质,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市民素质;外增颜值,下足“绣花”功夫,推进城市建设。

    近年来,陇南结合“美丽中国”建设要求,立足建设“美丽陇南”目标定位,将追求“有所为有所不为”的魅力城市作为价值取向,严守生态底线、环境底线、土地底线、安全底线,积极修编《陇南市城市总体规划(2016-2035)》,高起点、高标准、高品位谋划城乡一体化蓝图。

    特别是规划形成了“一主一副、三轴辐射、环带贯穿、四区联动”的市域城镇空间结构、“区域中心城市——县域中心城市——重点镇——一般镇”的市域城镇等级规模结构、市域城镇职能结构以及主要城市和重点小城镇发展指引。

    与此同时,还积极统筹城乡发展目标,明确要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,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与基础设施建设水平。改善村容村貌,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与休闲旅游业,提升乡村活力与就业机会,缩小城乡差距。中心城区和县域中心城市合理分工协作,实现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升,西北部和东南部山区乡村通过特色产业的培育实现脱贫致富,构建适应陇南发展实际的市域城乡融合、差异发展的城乡统筹发展模式。


   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城市载体功能


    “以前每逢下雨,路就被淹,孩子上学都得大人背着走,房子里的光线也不是很好。”提起这几年的生活变化,市民李莉深有体会,“多亏政府进行棚户区改造,我们全家都搬进了置换的新楼。这里交通方便、买东西方便、孩子上学方便,确实和原来不一样了。”

    多年来,我市持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,最大限度让利于民,让众多居民从“忧居”到“宜居”,实现了“无房变有房、小房变大房、旧房危房变新房”的梦想。

    ▲西和县城一角

    据市住建局工作人员介绍,2015年至2018年,我市棚改任务完成14431套。截至今年6月底,2019年全市租赁补贴累计发放1124户。

    与此同时,统筹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,优化城区路网结构,提高道路通行能力,亦是我市改变城市面貌、惠及民生的重要工程。

    近年来,我市大力实施城区市政道路建设和综合整治工程,优化城区路网结构,改善群众出行条件,全市初步形成了路网密度较大、以方格网为主的路网结构,市区交通瓶颈进一步缓解。特别是开工建设了长江大道东延伸段等一批市政道路,进一步优化了市政路网结构,增加了路网密度,道路面积率逐年提高。

    在公共文化休闲场所建设方面,政府更是不遗余力,尽最大可能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。市区“5·12”主题纪念园、滨江湿地公园,武都区钟楼公园、文县江南公园……在陇南大地,各类城市公园、广场串珠成链,已然成为人们度假、休闲、娱乐的极佳场所,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,同时也提升了城市品位,改善了人居环境。

    ▲武都区滨江湿地公园

    据悉,2019年市、县区实施市政基础设施项目68项,总投资21.33亿元。同时,各县区污水处理达标运行,完成安装调试7部老旧住宅小区加装电梯。


    优化农村人居环境 建设生态美丽之城

    天蓝、地绿、水清,环境优美……

    漫步在被称为“红军长征加油站”的宕昌县哈达铺镇的大街小巷,硬化了的街道干净整洁,与昔日相比,舒适恬然的红色古镇更多了一份独特的魅力。

    近年来,宕昌县以创建“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”和官鹅沟国家5A级景区为目标,不断推进全域无垃圾治理行动和拆危治乱行动,全方位助力城乡提升“颜值”,涵养“气质”,不断打造“绿美净”全域环境。

    “现在环境变美了,主城区街道多了,路宽了,楼高了,灯亮了,景美了……大伙住着都舒心。”宕昌县70多岁的王桂君由衷地感慨道。

    ▲宕昌哈达铺红军门

    “村里屋外的环境整洁干净了,人住着也舒服了;环境变美了,人也注重穿着打扮了。现在,来我们村旅游的人越来越多,我们也应该给游客展示一个好的形象!”宕昌县新城子乡新坪村村民杨彩桃说。

    “一般不会有人往河道扔垃圾,即便是风刮进去的,每天也会有专人负责打捞出来。”来自河南的张高顺来两当做生意已经二十多年了,因为喜欢这里所以安家定居。

    陇上江南,诗意栖居。同宕昌、两当一样,在陇南,每个县城都巧打“生态牌”。

    目前,除各县城区生活垃圾填埋场外,全市共建成乡镇垃圾处理设施18处。全市3167个行政村,建成农村垃圾收集池4063座,配备垃圾收集转运车辆2363辆。全市现有村庄公厕1409座,乡镇建成区公厕244座,覆盖1107个行政村。

    值得一提的是,近年来我市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、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助推精准脱贫、实施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,深入开展拆危治乱行动,坚决整治乱搭乱建,清理长期闲置废弃的危房、老旧房、“空心房”、草房圈舍、残垣断壁,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改善。

    ▲武都区东江新貌

    截至今年4月,我市已完成危房改造13.9万户,涉及195个乡镇2788个村,累计拆除危房3.8万户7万多间,总面积11.6万平方米。

    毋庸置疑,不断地发展建设,使陇南的城市面貌带来了巨变。今日之陇南,山更绿了、水更清了、路更宽了、城更美了,业更兴了,民更乐了,已然成为市民心目中的宜居乐园、生活沃土、休闲天堂。

   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陇南阔步前行在快速发展的康庄大道上。正以一种大手笔、大气魄的姿态,由内至外华丽转身;正以它无穷的魅力,书写着城乡发展的新篇章。

    (文/记者/张美乐  图/记者 冉创昌  部分来源于网络 )


    监制:石   鼓    责编:杨丽君

    编辑:郭美乐    校审:杨建芳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